Search


【孩子教我們的事--回大地之母的懷抱吧】

也許你也認同,孩子最興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孩子教我們的事--回大地之母的懷抱吧】

也許你也認同,孩子最興奮的時候總是在海邊、荒地、溪裡,或是田中央...,然而這些地方越來越難尋得,即使都市裡的公園也那麼整齊有序,彷彿時時刻刻提醒我們,踏出這個邊界又是24小時乏善可陳的文明都市。

去自然化、甚至也不一定擁有童年的父母,傳遞給孩子的是對自然的恐懼:小心這、小心那;注意動物、不要亂爬....;更有些人開著車帶著孩子往郊外走,車上卻是電玩、電影,低頭看著手機,打卡照相完就不知道要做甚麼了。

『失去山林的孩子--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』一書,為我們整理所有這方面的資訊和討論。若需要實用功利的數據,那麼書中會提供科學數據,證明接近自然對注意力不足、過動甚至閱讀困難等其他情緒障礙的孩子都能有顯著的穩定效果;若想知道國外對於拯救自然童年的努力,那麼也能參考其他家長的做法和看法。

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是:『去組織化』。我們讓孩子接近自然的目的並不是讓孩子從中『獲得知識』,任何組織化的訊息傳遞都是另一種變相的知識教育,然而大自然對孩子真正的價值在於啟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學習力,一切在無形之間。

妹妹是最好的例子,今天在森林裡漫步三個小時,上上下下的原始林道並不好走,然而她爬上爬下、手腳並用,甚至告訴我:『走這些路像是益智遊戲一樣,要怎樣踩每個都不一樣ㄟ』、『媽媽,我"聞"到瀑布的味道了』,一路上遇見的孩子每個都健步如飛,把他們的爸媽遠遠拋在後面。冬天枯水期間,讓我們到了瀑布可以貼得好近,妹妹把手放進冰冷的泉水裡,說甚麼也不想離開。

對,就是專心走路而已,但一路上一點都不無聊。對於自然生態,孩子不只是學習辨認,更重要的是靈性的提升,而這些就是把孩子最珍貴的原性保留下來,獨一無二。

如果孩子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,那麼能有甚麼理由去破壞保護孩子的大自然母親呢?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事媒體公關12年,才發現最難溝通的就是最親近的人。於是辭掉工作,用生活繼續精進專業:好好思考、好好說話、好好溝通,然後能好好生活。 幾乎所有的親子衝突、人際問題、情緒問題都是來自無法對話。這裡不給速成的步驟、不給難以應用在每個孩子的方法,我們解決的是源頭的心靈垃圾和障礙,下游的生活自然清澈平靜。 各類演講、讀書會、工作坊邀約: [email protected] 著作出版: 「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」(新手父母) 「被禁止的事—所有不可以,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」(寶瓶) 「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」(寶瓶) 「愛的生存遊戲--引導孩子作對選擇、遠離危險的安全課」(親子天下)    「愛,我的內向小孩」(親子天下) 「孩子的人生成長痛,小說有解」(如何出版)
孩子是最初的我們,我們別遺棄了自己。 一個不斷思考並鼓舞自己變得更好的媽媽,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因孩子成為好大人。 演講邀約:留訊息或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